|
前言
我并不是想否定30年来的教育,30年来的教育有很大的成绩,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复兴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过,如果说是十全十美我不赞同,我只期望朝这个方向发展,达到此目的的途径就是找出失误。如果失误找准了,就像看准了病一样,开出一个好的药方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既看准了病,又开出了一个好药方,适当作些调理,生命力会更加旺盛。如果中国的教育能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那就是笔者作文的初衷。
笔者认为缺德,失范,欠公平,是中国当今教育的三大失误。
一、缺德
1、 德在教育中已是名存实亡
有一次,我和一个学校的领导谈教育的话题,我提出了“中国当今教育是缺德的教育”的命题。他反驳我:“那学校抓德育的人——德育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的成绩不都让你抹杀了?”“你听我说,”我打住他,“你回顾一下,多少年来,三招:招生、招工、招干,那个是凭德招上去的?既然德不作为人才的一个标准,换个说法,德没有实际的效用,谁还会把德当成一回事?几亿中小学生的父母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来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让他们的孩子一级一级地往上升,现在德育在升学中占了比重没有?既然德育在升学中不占比重他们还会重视德育吗?这就是学校德育工作费力不讨好,收效甚微的原因。”他点了点头说:“你这么说还真有点道理!”
大家再回顾一下,大学有招英语特长生的,有招音体美特长生的,唯独没有招德育特长生的。现在中国的第一考,招公务员,有招德育特长的吗?没有。难道德育特长的人就不及其他特长人吗?德育特长就不能造福于人民吗?依我看德育特长更能造福于人民!君不见多少为富不仁,为官为害的人就因为缺德吗?
有人会说,现在的学生不是要评定操行等第吗?是有这回事。试想,假如有一个学生成绩好,操行不好,你认为他的操行等第会不高吗?不对,他的操行等第肯定高!为什么?学校要升学率,谁有异议,校长肯定炒你。
这方面滑稽的故事很多。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惯偷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因为本性难移,犯事了。大学找中学的麻烦,说你们在操行鉴定怎么没有反映呀?中学班主任说,我反映了呀!我不是写了他手足勤快吗?
你看,惯偷变成了手足勤快。德是不是名存实亡?
2、智育已是至高无上,德育的太子地位被取消,素质教育等等只能是空话和废话
是什么挤掉了德育?是智育,包括其他小科目。教育界近几年在高唱素质教育的调子,在弹取消应试教育的老琴。这反映了有些人看到了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试图做些补救。我认为这是缘木求鱼。试想: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是什么?是升学率,升学率就是金钱,就是兴旺,升学率等于零就是死亡。我在好几所学校工作过,我在几所学校的教职员工的大会上听到了校长同样的一句话:分数高就是素质教育,分数高就是素质高,没有分数谈什么素质!在中国现有教育模式下谁当校长都一样,把分数看得高于一切!分数,就是钱,就是生命!
早些年,有一个口号我很欣赏: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智育不合格是危险品。德育的太子地位动不得。这关系到社会的治乱安危!
3、 缺德的苦果在潜生暗长,慢慢浮现
现在部分学生简直是无法无天。上课时男学生敢于把女学生的裤子扒掉。听说过一个这样叫人哭笑不得的事例:有一个女老师上课时因一个教具挂得高,体力估计不够,就指着教具跟学生说:“谁力气大,帮我搞一下。”有男学生回答:“我搞一下,你怀孕了找我的麻烦不?”那女老师只有抽泣的份。学生中打群架无校不有,发生的频率有多高,在校的老师知道。一个时期,在学生中提倡作四有新人,有些学生却恰恰相反,而这些学生的比重在日益增加,这些人流入社会,社会不乱才怪。
中华民族能够数千年生生不息,我认为重视德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他是凝聚力的泉源。德才兼备,把德置于才之前。所谓“举孝廉”之类,就是选拔有德之人。假若三招中招一部分有德之人,特别是招干,社会状况应该不是这样。关键作用是:昭示社会倡导、推崇什么,这个导向的力量是无限的。
二、 失范
1、背常理
a.学生把老师踩在脚下纯属乱伦
标新立异是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个时代有一个最时髦的口号:顾客是上帝。我认为顾客是相对于商店饭店的店员老板而言的,在这个范畴内这个命题是对的。但这个口号怎能到处泛滥?师傅与徒弟,老师与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上下关系,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欺师灭祖被看做不赦的罪过。现在倒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被一些人置换为子民与上帝的关系。我相信有一天,他们会把老子与儿子的关系颠倒过来,并且说得头头是道。在这种氛围下,老师与学生发生摩擦时,领导左袒学生,舆论左袒学生,社会左袒学生,老师只有自认倒霉,打掉牙齿往肚里吞。
最厉害的一招是一期一度的给老师打等第。一些特别调皮的学生老师能不与之发生摩擦吗?对不起,到这个时候他纠集几个死党给你在“不满意”一栏划个勾,甚至强迫其他学生按自己的意图划勾叉。这也帮个别学校领导对一般老师报复、给老师穿小鞋提供了方便。有人会说,这学生的评议只能作为参考。你这看法不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人家是领导,他硬要以此作为唯一标准,你奈何得了他?他还振振有辞地说,这才能体现顾客是上帝,这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有多少优秀老师死在这一招上!
在这种氛围下,有学生打老师,有学生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捅老师,而不受法律任何制裁。 2006.4.4日株洲晚报载:铜川一40多岁的女教师因批评一学生被家长殴打致死。我身边也发生了类似的事。
学生可以评判老师,可以打骂老师,可以犯法不受制裁,在这种氛围下,能不出现“杨不管”吗?说到这里我顺便呼吁一句:救救老师!中国已进入了欺师的时代!
b.礼义廉耻沦丧 正义丧失
现在的学生有几句使用频率高的话:不就是……;来,我跟你单挑;我说了对不起,你还要怎么样嘛?
路上碰到老师难得会主动打招呼、让老师先行。公交车上遇到老师不一定会让座。
20多年前我开始当老师时,可以在作文课时改作业,看书,教室里安静,现在你别想了,一分钟不维持纪律就会乱成一锅粥。不少学生把捣乱纪律、顶撞老师当作荣誉。你到学校去观察了解一下,会看到一个这样情景,那些不读书,经常打架斗殴的学生前后左右都有学生,众星捧月似的。他们被称为老大,还有等级的:学校老大、年级老大、班级老大,还有些例如山鹰帮、公牛帮之类的老大。这些学生多厌学,不读书,上课一无书、二无纸、三无笔,考试时会有人给其提供答案,他们或者乱答一通,或者干脆不做。有一次,我在一个班级监考,考后我跟班主任说:你们班有个别学生有舞弊嫌疑。他听后说,你跟不上时代了,能搞舞弊的还是有救的,有些人给他抄他都不抄哩!我还能说什么,只有无奈地笑笑。
我做学生时,基本没有听说向老师借钱的。即使偶尔有,也会及时归还。现在的学生,“老师,借几元钱给我。”这是常事。借后,主动能还的不多。我经历过很多,有权说这话。
c.强制教育等于违反人性
笔者不反对义务教育,相反我赞成、支持义务教育,只反对失范,一刀切的义务教育。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人们的共识。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一不能留级,二不能开除,就是捅了老师都不能开除,因为他们是未成年人,因为他们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有了这些,他还会怕什么,规矩还在哪里?我想,不管是工厂单位还是学校,如果一不准扣钱,二不准开除,没有这两手杀手锏——规矩,谁都没有办法管好工厂、单位、学校。
人各有爱好,人各有志,这应该是常识。几亿中小学生,其中必有一些不爱读书的。他不爱做的事你强迫他做,不是违反人性是什么?有人会说,你想搞愚民政策呀,想把别人变成文盲呀!不是。我赞成国家给任何一个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如果他自己硬是不读甚至干扰别人读,为什么不可以中断他这个权利。事实上,一个孩子上小学时,他还没有选择的能力,父母都会把他(她)送到学校去,也就是说小学一般会读完。到中学有十二三岁了,有一定的判断选择能力了。你给他一点压力——即留级、开除,是有好处的。再说,有了这两个规矩,被留级开除的也是极少数啊!何况还有些人是自愿不读呀。他讨厌读书何不让他去做他爱好的事呢?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啊!
有人会说,把不读书的,开除的人撵入社会,他们又做什么,国家不是规定不准招收童工吗?这好办,另办一种学校作为补充。他要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吧。社会需要各个层面的人。清洁工,一个大学生未必比一个小学生做得更好。
2、反现实
A、脱离现实,误人子弟
中国当今社会现实有哪些?竞争,是的吧?优胜劣汰。可是,在人生最初的15年里,孩子们却置身度外。不留级啊,不开除啊。表面上是公平,实际上是误人子弟。
人生最难得的是好的行为习惯。15年不受任何制约,没有竞争,怎么与社会接轨啊。有人会说;“到升高中不是竞争吗?不是有不少的初中生小学生行为习惯好吗?”不错,我不想争论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问题。升高中也是竞争。我见过不少的初中差生这么说:“我初三一年作死的搞,一定考个高中。”结果我没有看到一个能达到目的。十多年养成的懒散的习惯改得了吗?再说,别人用了十多年的功,你一年赶得上吗?
要害是让这一部分人一入人世就淡化了竞争的意识,而他们将要进入的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
B、歪理邪说畅通无阻
在教育界有一流行很广的口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个别校长每次开教职工大会必讲。老师们是怎样看待这口号的呢?他们认为至少有两种学生教不好:一是弱智;二是基本,甚至完全不读书的。你想,一个到了中学还是小学低年级水平,到了高中还是小学的水平的学生,谁能教好他,重要的问题是这些学生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最关键的问题是不读书,对书本厌恶。这是就智育一块而言,假如这口号是指德,这口号也是错的。劳教所是改造犯人的,照这口号的逻辑,就是没有教不好的犯人,只有不会教的管教。我没有做具体的调查,但可以肯定,二进宫,三进宫的犯人不是一个两个。同理,没有管不好的百姓,只有不会管的官吏。事实上没有不好的百姓吗?有,历朝历代都有!那些犯上作乱的农民起义是什么?你们看,一分析荒谬之极,可一些教育精英或半精英把这捧为经典!是真精英还是假精英呢?
孔夫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还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他还认为有两种人(什么事都不做;瞎混瞎扯)没办法,即教不好。孔夫子是公认的教育家。我不知道现在的学者专家比他强多少。敢大言不惭地这么说。一些所谓的教育行政领导也跟着瞎嚷嚷。
近年,教育界又流行句话:“我的课堂我做主”。
他打架呢?杨不管是不是可以作为正面典范?
教育界好多观点都是以学生认真学习为前提。事实上,学校里厌学、不学的学生比重不小,尤其是公办学校。在中小学一线的教师都清楚。对着那么多的厌学、不学的学生,你那个以学生认真学习为前提的理论不是南辕北辙吗?
现在好多学校都在打造名师,好多地方都在打造名校,名师名校你可能听说过不少,名师是会教的老师吧?名校里基本上都是会教的老师吧?可你听到看到过招生时有这样宣传过的吗:差生都到我这里来,我包你考上大学。你看到的是每年的抢优生大战。我身边就有一个省重点高中学校的校长就因为抢优生太出众而被免职。
把优生抢到自己学校,自己班上,傻子也知道胜券必操,可是他们说自己是名师,名校,真是贪天功为己有,恬不知耻!
三、欠公平
教育欠公平,几乎众所公认。我这里是从教师的角度,以我所见所感而言。
1、学生中的不公平
A、富学生与穷学生
现在择校的现象严重,名校,人满为患。一般学校(多是公立学校)生源日窘。我可以肯定,名校的校长每期开学都被有钱的家长缠得没奈何。“你说要多少钱我都出,只要我的孩子能进你们学校。”
也好,公私兼顾吧。学校捞一把,私人得一些。大家一团和气。可是,对穷困人家的孩子公平吗?差一分进不了,差一百分进去了。谁叫你家没有钱啊!
老师都清楚,这种买生占百分之十到二十。私立学校就更宽松。
同班的富学生,平时不读书,花点钱与成绩好的学生搞好关系,考试时不必担心。当然,也有用武力的,或别的方法。
B、想读书的与不想读书的
有不少学生向班主任请求:“老师,帮我换个座位吧。”老师当然清楚为什么。可是,谁愿意跟不读书的学生坐呢?跟也不读书的坐吧,那不是会翻天?
有些人就想办法,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分层教学,即人们熟悉的重点班,普通班。然而普通班里并不是都是不想读书的,而是别的原因成绩不好。你看冤屈不?
2、老师中的不公平
A、重点校与普通校
去年,我县里的一个朋友说:“今年,县教育局规定:“各初中学校必须把自己学校的前50名毕业生引报到一中。”(我离开了本县,到了市里。一中是这个县唯一的省重点学校。)只要不是傻子,你说这个县其他几所高中学校考得过一中吗?他们在高考竞争中失败是不是注定的?我前面说名校是贪天功为己有,是恬不知耻,你认为呢?
要知道,这不仅仅是分数哟,老师的待遇可就是天地之别哟!
B、重点班与普通班
有一个学校,开始每个年级是四个班,后来发展到六个班。有一个科目,假设是数学吧,如果一个年级是四个班,又,四个班中有两个重点班。那就有六个老师,要三个老师教重点班。这六个老师中,一个是校长的老师,一个是校长的同乡兼教务主任,一个是学校的元老。三个重点班由谁教?聪明的人不需要问吧?
后来,这个学校有了六个班,就又有两个次重点班,你知道学校的等级了吧?
你可不要认为:教哪个班都一样哟。那可是地位、职称、金钱哟!
讲到这里,你想想,教普通班的老师是不是注定了失败?公平吗?
有一个老教师对新调来的中年教师说:“你一来就教普通班,搞坏了名声,以后的路难啰。”
先前,我在农村一个县任教,那里分班时,先学校进行摸底考试,排出1234……,假如学校是甲乙丙三个班,则第一名在甲班,第二名在乙班,第三名在丙班,第四名在丙班,第五名在乙班,第六名在甲班,第七名在甲班,以此类推。然后,班主任抓阄定甲班还是乙班。
我以为这个制度相对合理。
学科带头人,地道的腐败土壤。
C、所谓的名老师是些什么货色
有一年,暑假期间,省里到市里搞语文老师脱产进修。有一科毕业时,导师布置写一篇毕业论文,讲清了方向、要求。乙老师交论文时说有事,托甲老师代交。甲将论文交给导师,导师还认真,逐一查看,看到乙的论文时,对甲说:“你叫乙?”
“不是,乙托我交。”
“要不得。简直牛头不对马嘴!——重写”
“重写?乙托我带来,没有托我带去啊。”
导师把头摸了半天:“这是个什么老师啊?”
“什么老师?”甲踌躇了半天,“高中语文老师、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每月都拿带头人津贴。”
“啊!这是什么高级教师,什么学科带头人?下面是怎么搞的?”
“不都是你们这些专家评的吗?你怎么不问上面是怎么搞的?”
导师沉默了很久;“你还是帮他带回去,不然不能及格。”
甲环望了一下周围的老师(当时,老师们的身份都是导师的学生)。有一个老师说:“你帮他带回去吧。”
不想举更多的例子了。
也许你不信,绝大多数高中语文老师,琴棋书画靠不得谱,诗词歌赋挨不得边。不少高中语文老师,浅显的文言文都读不懂。不信,你搞一次考试,选三篇不是教材上的文言文,让他们翻译,不笑话百出,你问我。
前面已经讲过重点班与普通班,所谓的名教师就是重点班的任课老师。前面已经说清了重点班老师的一般来头,当然,不排除特殊。重点班教久了就是所谓的名教师,也就是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区学科带头人,市学科带头人,省学科带头人。这些人是有指标限定的。竞争激烈是当然的事,因为有可观的津贴。
我从来没有听说哪个名老师说:“你们教不好的学生,我来教。我教得他们都考上大学。”他们只抢有读书天分的学生。
纯粹是贪天功为己有啊!
我坚信:名教师里有有真才实学的,但是,所占的比例,比一般教师里多不了多少。
3、学校之间的不公平
A.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
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不公平,我不想讲太多,师资的配备,教育设备的配置,这些方面的差别,众所周知。我已从教近30年,在农村,在城市,我呆的时间大约相等。
由于差别,农村学校在日益凋零,不少学校关闭了,合并了。农村孩子暗暗地涌入城市,就是当今所风行的择校。
b.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这个题目我也不想谈太多。
记得有一年,市里一所私立学校成立,由市教育局出面,要求各个重点学校各个学科抽调一名优秀老师到这所私立学校任教,注意,是优秀老师。市里还规定私立学校招生优先。
被抽调的的老师愿不愿去呢?谁都愿去,工资高,名籍在公立学校,三年以后又可以回来,如果觉得不错,不回来也可以。多好啊。
师资、生源优先了,其他方面怎么样,我不知道,不好乱说。
社会上不少人说,公家的搞不过私人。
这当然啦!
这也让我猜到国有企业搞不过私有企业的部分原因。
结语
恕我从教育又扯到社会,但我想,教育与社会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果这样想,也就不是不可饶恕了。我看当今社会重才不重德。教育随社会的影响,当然也就是这个样子。同时,我又认为大多数人的才是差不多的,德的差异比才的差异大得多。人们常说,德才兼备,把德前置,恐怕不能作经验主义来看待,恐怕是前辈先哲用无数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
才,具体到家庭,就是钱。
有一个初三年级的一个个案: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有一个学生交来的作文奇异,600字以上是完成了任务,但全文只有一个字“钱”。就是把钱字写600字以上。第二次又有一个学生模仿。
当今学生的价值观,可见一斑了吧?
我不厌其烦地谈德,是因为三失里,缺德是核心。
就智育这点而言,也有担忧之处。我不想列举当今中小学学生中厌学的比例的数据资料,谁都可以查。总之,不少。这是所有的在职教师都感觉得到的,尤其是公办学校的老师。
不少中小学生家长期末结束时看到学生的通知书上自己孩子学习成绩还不错。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吧。学校要求出题的老师必须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及格,否则,取消你出考试题的资格!
现在,你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小学多离100分不远,中学,特别是到了初三,总在及格的边缘。高中,常常不及格的原因了吧!小学升初中不要考啊,初升高要考啊,高升大更要考。
分数,看不出什么。比较才知道,实践才知道。
先人说:少年强则国强。富与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钱如人之肌肉,德是人的骨骼!
从教几十年,留一首诗给后来的同行:
拟退休吟
杏坛流落四十春,白发苍苍忆少年。
美梦千回时不与,豪情万丈月难圆
七夕织女少闲伴,四海壑沟无力填。
空有智仁加热血,扔还铁案鬼王前。
https://aisshopp.com/%f0%9f%90%89how-to-deal-with-the-tai-sui-in-the-year-of-the-drag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