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贤 发表于 2024-10-16 03:56:48

从就业难的现实深挖西方学者“就业曲线”的荒谬

  从就业难的现实深挖西方学者“就业曲线”的荒谬
  一、就业率与工资水平、CPI是什么关系,菲利浦斯曲线有解释。
  如果问个问题:就业与工资水平有什么关系?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最可能的答案是:如果经济形式好,失业率低,工资增长也快。
  如果再往下问:就业与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可能也是众说纷纭,但要往深处想一想,最可能的答案是:如果经济形式好,失业率低,工资增长就快;钱多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就高。
  如果你也是这样回答的,那么恭喜你答对了。但这只是我们根据自身有限的人生阅历,主观推导的结论。而西方学者研究问题,喜欢从历史数据的统计中找论据。
  有个学者叫菲利浦斯,英国人。他研究了1861年到1957年之间,英国失业率和工资变化的关系,而且还根据失业率和工资变化率的函数关系画了一条曲线,这就是“菲利浦斯曲线”。他的研究成果如果从曲线上反映,就是失业率较高时,工资增长率低;失业率较低时,工资增长率高。
  二、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曾用于经济决策。
  然后又进一步延伸,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是同步的。这也好理解,据媒体报道前几年公务员涨工资前夕,蔬菜价格暴涨,小贩们说得很实在,工资多了菜就贵。
  根据工资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这个曲线就可以这样延伸:失业率高,工资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工资增长率高,通货膨胀率高。
  我等小老百姓多少有点安慰,你倒楣时苍天有眼,不让你点儿背到家。失业的人多了,工资降下来了,但是蔬菜也就没那么贵了,有点积蓄的话还将就着养家糊口。
  后来,把它简化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反向关系,并运用到宏观经济决策中,也就是适当的通货膨胀有助于人们就业增加。
  当然对这条曲线的争议也很多,不过还是接受这种理论的学者多。
  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却出现了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的经济现象。菲利浦斯曲线再次遭到了极大怀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三、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就高的关系,仅仅适用于金本位制的大背景下。
  顺便说一句,1957年之前,工资的表现形式实质是贵金属货币。比如你挣了美元,你可以按每盎司黄金值35美元的价格换成黄金。这个大前提往往被西方经济学家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在应用这个曲线来研究现实问题时,如果不考虑当时英国金本位制的背景,很难正确地利用这个曲线的结论来指导实践。
  因此,这个曲线的正确含义要结合英国当时货币实行金本位制来考虑。(1861年时我国处于清朝,货币实行的是银本位制。)
  在货币管理实行金本位制度的情况下,工资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应该是同步的。因为工资的表现形式是货币,而货币与实物黄金是近义词甚至是同义词。而黄金的开采量增长即使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完全一致,但也与整个社会的科技水平一致。道理很简单,只有科技水平提高了,开采金矿的机械装备、勘测手段才能提高。也就是说,黄金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至少也是正相关的关系。
  归纳起来就是,金本位制下,经济发展了,失业率低;经济发展了,黄金开采量增长,发放工资所需的贵金属货币就有了物质基础。所以,失业率低,工资增长率高。
  而如前所述,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同步的,与其说工资增长推动了通货膨胀率,还不如说是以工资为表现形式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推高了通货膨胀率。
  所以在金本位制度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反向变动的规律很明显。
  四、金本位制解体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反向关系不复存在,用菲利浦斯曲线指导经济决策就很荒谬了。
  但是在1971年以后,众所周知的原因,世界范围内金本位制解体。工资的主要表现形式成了钞票,而钞票不再与贵金属货币挂钩。
  原来经济形式好,失业率就低,工资增长率高,货币供应增长率高,通货膨胀率也高。金本位解体后,这样的关系不复存在。道理很简单,以前货币发行量受贵金属开采量的制约,只有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贵金属开采量才能增加,现在情况不同了,货币发行量在经济形式不好的大环境中也能增加,只要印钞机管用就行。因此,出现高失业率与高通胀率并存的现象也就没什么奇怪的。
  可见说到根儿上,失业率的高低还是与经济形式的好坏关系最紧密,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或者说菲利浦斯曲线是失业率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副产品。
  因此,解决就业难,还是从重视科技进步、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改进教育质量提高人力资源价值、鼓励年轻人创业等方面来入手。想通过玩通货膨胀率的魔术来拉动就业,是舍本逐末的办法。
   
   
   
   
   
   
   http://m.lifang521.com/tag/7377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就业难的现实深挖西方学者“就业曲线”的荒谬